公司动态
媒体报道
- 助力汽车产业链减碳,“G碳云”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数贸会受关注环球网 | 2022-12-14“我们公司希望做一些碳中和规划,应该从哪里入手?”“你们的碳足迹计算是如何进行的?”“零碳工厂是怎么落地的?”…… 在全球首届数贸会3D馆,吉利数科自主研发的G碳云(吉碳云)一站式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不断被问询。 介绍了解G碳云一站式碳管理平台 吉利数科现场展示了G碳云(吉碳云)在吉利的应用:在汽车制造工厂,吉利率先应用G碳云(吉碳云)完成智能碳盘查,精准识别能源结构优化项,有效降低碳排放,助力实现企业与供应链碳中和;对产出的每一辆车,G碳云(吉碳云)可高效精准实现碳足迹核算及分析,覆盖从原材料开采、生产、分销到使用、处置、再生利用等全生命周期…… 吉利数科双碳业务负责人徐靓介绍,目前,G碳云(吉碳云)已在吉利控股、吉利汽车、吉利商用车、路特斯、英伦汽车、极氪等公司、制造基地等共76个主体落地,并开展组织层面碳排放核算,年管理碳排放量超1亿吨,为吉利体系100多款车型、上千个零部件核算碳足迹,在产业链上游1500多家供应商落地应用。 “我们从今年开始应用G碳云做碳盘查和碳足迹相关工作,G碳云的碳盘查可以自动匹配因子库,碳足迹建模也可以复用,一键生成盘查计算结果,非常智能高效。”吉利汽车ESG管理有关负责人对G碳云(吉碳云)给予好评。 据了解,无论在汽车行业、在全国企业界,还是碳管理行业中,G碳云(吉碳云)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标杆意义。11月11日, G碳云(吉碳云)一站式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在第二届碳中和博鳌大会被认定为“碳达峰碳中和优秀解决方案”,获颁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领域企业贡献奖”。 近期,G碳云(吉碳云)还支持吉利汽车西安工厂完成零碳工厂认证。G碳云(吉碳云)团队赋能吉利汽车西安工厂制定零碳工厂方案规划,并基于ISO 14064标准进行了组织碳盘查工作,配合完成相应排放核查。G碳云(吉碳云)系统也发挥碳足迹智能计算的专业能力,完成西安工厂主产车型的碳足迹计算工作,支持后续减排与抵消。西安工厂经认证机构最终确认达到I型五星级零碳工厂等级。 “我们公司在考虑做碳中和相关工作,听了G碳云的介绍,我感觉非常匹配我的需求,可以试用进一步了解,尝试试用。”来自制造业企业的一位观展嘉宾表示。 徐靓介绍,在数贸会的平台上,G碳云(吉碳云)接触到很多对数字化碳管理有需求的潜在客户,后续也将持续推动G碳云(吉碳云)的优化迭代,加速对更多行业碳管理的定制化支持,更好满足企业、地方政府和园区智能高效规划碳中和及其减排方案相关需求。
- 给爱车DIY“新衣服”,潮改平台“锦鲤车装”于数贸会正式发布中国网 | 2022-12-14在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3D馆吉利数科展台,一辆电光蓝极氪001十分抢眼。不少观众在试乘车辆的同时,还会在展位提供的iPad上快速操作,并把屏幕上的内容和极氪001几番对比。“新年要到了,我要给自己的车换一身国潮‘锦鲤’装,讨个好彩头。”“我想给车搞一身‘巴西球衣’,相信他们下次世界杯会卷土重来。”……他们正在用一个名为“锦鲤车装”的车衣潮改平台为自己的爱车定制全新彩绘车衣。 本次数贸会,吉利数科正式发布“锦鲤车装”,抢鲜版本提供极氪001、领克03、吉利星瑞、几何E等车型改色贴膜定制,车主可360度自定义旋转车身,无死角欣赏身着新衣的爱车。锦鲤车装以微信小程序形式运营,待正式上线后,车主可一键生成作品并直接下单。平台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一站式业务闭环,即使没接触过改色贴膜的用户也能在5-10分钟内迅速完成一款设计。 展会现场,“锦鲤涂装”“巴西队”两大改装主题受到青睐。通过彩绘的底色和拉花分别进行定制,用户可搭配出不同的风格与视觉效果。众多“极简主义”者则更偏好“锦鲤车装”提供的整车改色方案,通过简单的设置,快速确定爱车的新颜色。 锦鲤车装界面 “我之前在别的店给车贴膜,实际效果和预期落差很大,售后非常麻烦。锦鲤车装工作人员说他们的膜都是经过定制和测试的,可以做到‘所见即所得’,图案也很好看,我会尝试一下。”一位观众试用“锦鲤车装”后评价。 越来越多车主开始为自己的车进行改色贴膜。但从市场反馈来看,改色贴膜中常常存在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施工服务不准不统一,施工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等等痛点,部分用户满意度不高。 锦鲤车装基于数字化手段解决膜与车型的适配,为用户提供车装共创平台,通过打造全链路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及质检标准,让车主省心、放心,尽情展现个性审美。 吉利数科车营销业务负责人杨斌介绍,锦鲤车装初期将在上海、杭州、宁波三地展开试点,优先为极氪001、领克03、吉利星瑞、几何E等吉利体系人气车型提供车衣定制服务。 未来,锦鲤车装将加速将推广至全国各地,并尽快为更多车型,如特斯拉Model 3,提供车衣定制业务。
- 吉利数科GeeTrace区块链溯源获首届全球数贸会DT奖中国经济新闻网 | 2022-12-1412月13日,吉利数科GeeTrace(吉溯云)区块链溯源平台获得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先锋奖(DT奖)。 作为数贸会的重要活动,首届DT奖聚焦全球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成果,突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示范与引领作用,面向参与首届数贸会展览展示的企业和展品,设置数字技术、数字产品、数字服务、数字平台等四大类奖项。本次DT奖共收到160余个参评项目,经过三轮专家评审,GeeTrace与亚马逊、京东、腾讯等头部企业一同获奖。 评审委员会认为,GeeTrace是国内首个针对产业链原材料的区块链溯源平台,已在沃尔沃落地从整车回溯至原材料开采商的全生命周期溯源项目,展示了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应用成效,在汽车这类产业链长而复杂的制造行业中有着广泛的落地推广价值。 在数贸会3D馆吉利数科展台,GeeTrace展示了汽车极为广、深、复杂的生产制造产业链条,一辆纯电汽车需要用到19000个零部件,包括锂电池组、电驱动系统、中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底盘及车身等多个系统性部件,而一辆传统的燃油车,零部件则多达3万个。在GeeTrace的支持下,这些汽车零部件从一粒矿石到最终整车的全部制造过程和制造商等关键信息可全部通过区块链存证记录,并支持双向追溯。 了解汽车产业链图谱以及GeeTrace是如何赋能汽车产业链的 目前,吉利数科已针对沃尔沃汽车供应链开展原材料追溯工作,从整车回溯至钴、锂、镍、绿色铝等物质的原产地开采商,平均仅需几分钟!GeeTrace还可智能生成供应链图谱,响应产品出口合规有关要求、企业ESG及CSR等信息披露需求,助力企业实现负责任采购与可持续发展。 “GeeTrace溯源平台是区块链技术在汽车领域的成功应用,极大增进了汽车行业互信。”吉利数科区块链业务负责人、无锡吉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彭涛在数贸会现场介绍,GeeTrace基于吉利数科自研区块链底层链GeecoChain打造,多中心、高效率为每个最终产品、关键零部件建立唯一身份标识,跟踪记录从矿石原材料、零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可对各种产品及材料进行可信的正向追溯和后向追溯。 “荣获数贸会首届DT奖,反映业内对GeeTrace溯源实践能力的认可,我们有信心将这套解决方案应用到更为广泛的行业中去。”彭涛表示,吉利数科正在持续推进GeeTrace的迭代优化,加速建立覆盖不同行业的供应链溯源应用,支持各行业伙伴更智慧地管理与协同供应链。 据了解,出于安全性、环保、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政策和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全周期的供应链溯源要求正在逐步形成。例如,欧盟“新电池法案”要求自2024年7月1日起,须对供应链进行尽职调查,验证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建立对供应链的控制和透明度系统,包括监管链或可追溯性系统,或识别供应链中的上游参与者。业界普遍认为,汽车行业将加速全生命周期供应链溯源工作落地。
- 吉利数科积极布局碳管理业务,以数字技术助力企业碳中和环球网 | 2022-11-08在吉利汽车的很多工厂里,碳排放管理正变得简洁高效。一个个智能能耗监测表具将用能数据通过物联网传送至能源管理系统,再统一对接到吉碳云(G碳云)一站式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平台根据不同能耗情况自动匹配排放因子,并精准算出碳排放量。工厂根据平台提示的最新排放统计以及减排潜力点,可制定下一步的减排规划。 吉利汽车湘潭工厂运用吉碳云(G碳云)一站式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提升碳管理效率 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手工填报排放数据效率低、标准不统一,减排规划制定难度大等问题已成为过去。碳管理变得更加智慧和绿色。这也是吉利控股集团数字科技板块(简称“吉利数科”)的重要业务——数字化碳管理的最新成果。 根植于吉利体系深厚的制造业场景,吉利数科运用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大数据、隐私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建设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并通过标准制定等路径,赋能企业及个人智慧高效地完成碳管理。 “数字化碳管理可以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快速落地一系列完整的规划和战略,也可以赋能碳普惠打通C端用户参与进来,这也是吉利数科坚持开发数字化碳管理解决方案的动力所在。”吉利数科双碳业务管理负责人表示。 覆盖汽车企业集团碳管理 在推动“30·60”目标的进程中,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切工作的开端在于理清企业层面和产品层面的碳排放情况,再进行减排规划及落地。在这其中,汽车产业的碳管理难度尤为巨大。 近两年,市面上涌现出一批碳管理SaaS平台,但在面向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大型汽车集团的数字化管理的细分领域,仍缺乏有力的服务供应商。 吉碳云(G碳云)架构 吉利数科依托多种自主研发的数字科技以及成熟的“双碳”管理服务团队,以自研的吉碳云(G碳云)一站式碳管理平台为支撑,为汽车企业等制造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碳盘查、碳足迹、碳减排在内的多种碳咨询与服务解决方案。 作为国际化的智能电动出行和能源服务科技公司,吉利已实现智能化、绿色化的生产模式,“黑灯工厂”、绿色供能、制造生命周期零污染等先进技术及理念广泛运用在生产中,并积极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其中蕴含的环境责任与减排潜力,也借助吉利数科的数字化碳管理能力,以严谨的数据呈现在世人面前。 吉利汽车湘潭工厂中,机器人正在自动作业 就在今年,吉碳云(G碳云)已实现管理年碳排放近一亿吨,支持吉利控股集团及港股上市企业吉利汽车开展碳管理并完成碳盘查,并分别在吉利控股及吉利汽车2021年ESG报告中披露排放数据;赋能吉利汽车细化减排路径——以2020年为基准年,2025年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减少25%以上;2045年实现碳中和——让后续减排工作更具体、可操作。 除吉利控股及吉利汽车外,吉碳云(G碳云)亦在吉利商用车、路特斯、英伦汽车、极氪、睿蓝汽车、优行科技等多个企业落地应用,支持上述企业开展碳管理。 吉利数科双碳业务负责人表示,吉碳云(G碳云)碳盘查系统已通过SGS权威核查认证,未来将持续迭代碳管理、碳资产开发及管理、碳目标与绩效等功能,将碳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推广复制到各个行业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中。 智慧推动全链条减排 在满足企业层面的碳管理的同时,监管政策与消费趋势等外部因素也在推动如低碳/零碳的产品、工厂以及绿色供应链等概念落地,这也为数字化碳管理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产品碳足迹同时反映生产端和使用端的碳排放,不仅成为向消费者传播降碳节能理念的抓手,更成为一些国家及地区的监管对象。吉利数科依靠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和汽车制造业领域经验,持续助力汽车计算产品碳足迹,满足出口等相关合规需求,并推进供应链脱碳减排。 依托吉碳云(G碳云)平台,吉利数科赋能吉利汽车开展供应链碳足迹核算工作以及减排实施方案规划,已覆盖100+车型和1500+供应商,涉及电池、钢铁、铝材、塑料和涂料等领域;支持福建常青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展电池三元前驱体碳足迹核算,开展多场景/技术路线的核算,编制产品LCA碳足迹报告,并支持进行认证。 吉碳云(G碳云)可一键编制产品LCA碳足迹报告 “我们和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进行合作,可在吉碳云(G碳云)系统内完成一键认证,生成出口目的地认可的相关报告,从而支持企业提前应对CBAM、产品碳足迹披露要求等绿色贸易壁垒。”吉利数科双碳业务负责人表示。 工厂是制造业排放的“主力”,压降排放的“零碳工厂”也因此成为趋势。吉利数科已为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提供零碳战略规划,助力其实现生产运营端碳中和,这是吉利汽车首个零碳工厂项目。其中,在碳管理层面,西安制造基地依托吉碳云(G碳云)建立完善能源+双碳管理系统,实现本文开头所呈现的数据自动采集和核算。 上述负责人介绍,吉碳云(G碳云)在吉利的成功落地,对其碳管理的能力和效率提供了有效验证。吉碳云(G碳云)正面向更多行业和不同规模及阶段的企业,拓展不同场景下的碳管理解决方案。 打造共赢数字化碳普惠 在打造B端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吉利数科积累了大量的行业资源,也多次遇到同一个需求:普通人是否能够参与碳中和。为此,吉利数科结合特定消费场景,鼓励用户通过旗下数字化碳普惠平台锦鲤吉碳实现个人碳中和,争做零碳公民。目前,锦鲤吉碳已在扬州启动试点,探索多个零碳场景,个人碳中和及认证相关项目也正在落地规划中。 锦鲤吉碳的诞生是吉利数科的数字化能力、碳行业洞察与资源整合的最新成果。“合作共建是碳普惠机制的重要模式,我们在积极拉通各种场景和资源,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希望打造一个多元化、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吉利数科双碳管理团队负责人介绍。 9月23日,吉利数科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碳普惠场景的建设与落地,并联合向个人用户发放碳中和证书,创新实践绿色低碳消费。吉利数科还加入《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人碳减排激励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的参编组,希望通过参与标准的设定,为互联网平台开展碳普惠服务提供指引。 “根据我们对政策的研判,未来几年,碳普惠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成为真正的‘普惠’事业。做好碳普惠的关键在于对相关场景的识别和打造,以及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上述负责人表示。“我们坚信随着能源革命与碳管理技术的发展,中国将如期实现‘30·60’目标。我们将积极携手各界合作伙伴,以数字科技在B端与C端落地更多碳相关解决方案,支持各类主体高效实现碳中和。”
- 科技助力“双碳” 企业低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强化经济参考报 | 2022-09-05“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科技助力‘双碳’云论坛”近日举行,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为主要内容。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科技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助力企业“双碳”实践成为关注的焦点。 低碳科技创新水平正大步向前 近年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体现在技术研发、技术推广力度、场景应用等方方面面。 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已成为重要课题。新能源发电是未来电力需求增长的重要依托,未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新能源企业在践行“双碳”使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了一系列布局和实践。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是全球海上风电市场的龙头企业。“硬核科技加速了‘双碳’的探索。”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勇表示,在“双碳”背景下,上海电气从一家传统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向新能源方向进行转型,把新能源作为未来重要的新增长值,目前主要布局了风、光、储、氢以及基于风、光、储、氢形成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 “我们把业务发展的新战略聚焦到两个一体化,一个是纵向的一体化,把风电行业做深做透,去实现能源供给的成本最优。通过横向的一体化去实现用能的清洁化和高效化,服务和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王勇说。 能源行业的技术迭代正大步向前。“生物制造是解决碳排放问题的途径。”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臧慧卿举例,“我们现在生产的生物基尼龙,产品本身是减碳的,整个生物制造的过程也是减碳的,基于合成生物技术,我们能够做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将新的基础材料规模化生产以后,我们把产品送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从生产、使用的角度去减少碳排放。” 碳普惠机制作为碳市场的有力补充,吸纳社会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随着“双碳”目标热度不断提升,很多地方政府都开始开展碳普惠工作。如何激励用户更多地实践低碳的行为? 共享单车、电动车、顺风车等出行服务都自带低碳属性。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两轮出行事业部行业研究中心负责人刘芳表示,共享单车、电动车在全国有非常多的用户,参与的人非常多,有一个量化的基础,同时这也是一个碳普惠的重要场景。这两年哈啰出行已经和全国22个城市签订了碳普惠的合作战略,助力地方政府的碳普惠平台与C端用户实现互联互通。 科技助力形成“双碳”示范效应 随着“双碳”目标在各行各业的落实推进,产业低碳化转型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所在。企业也正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满足自身开展碳管理工作遇到的各类需求。实现“双碳”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数字化和“双碳”如何更好地结合? 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开始将“双碳”工作纳入企业的数字化进程里,他们把“双碳”看成一个机遇。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数字城市事业部负责人廖娅伶认为,龙头企业期待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当中依靠低碳的优势,抓住新的机遇,也希望抢先优化和重构低碳的供应链。“他们意识到碳也是一种资产,而且未来基于低碳资产的低碳金融可能会为企业带来进一步的资金流动性。碳资产本身的可信是基于碳数据的可信,所以区块链+互联网能够去解决这个问题。”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双碳业务数字化负责人季明雷也认为,以区块链、大数据、隐私计算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在制造业广泛应用,让企业间的协同变得更加高效、安全、互信,也让碳管理可延伸、可决策,带动产业链的发展。 国内外限制汽车以及重点零部件碳排放的政策相继出台,汽车行业需要未雨绸缪、主动布局。“在碳中和实践的过程中,数字化平台不可或缺。”季明雷表示,汽车制造的产业链长而复杂,排放源众多,数据量级很大,同时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对“双碳”还比较陌生,数字技术可以充分地表征能源与碳排放的分布,提升企业的能碳管理水平,降低企业参与碳管理的门槛。 据悉,吉利控股集团自主研发了“吉碳云”碳管理平台,运用吉利数科的区块链、大数据、隐私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集团的各业务单位、供应链企业提供先进的碳管理平台服务。在过去的半年,吉碳云帮助吉利集团40多家工厂、100多款车型、上千个零部件核算碳足迹,管理年碳排放量6000万吨。